找到相关内容49篇,用时48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雪域辨经学兴盛史

    举行庆宴的惯例。  3.般若学经论要义:  《大般若经》密义有八事,其广释则有七十义。七十义于《现观庄严论》中明了宣说,即初品一切相智能表十法、二品道智能表十一法、三品一切智能表九法、四品正等加行能表十一法、五品顶加行能表八法、六品次第加行能表十三法、七品刹那加行能表四法、八品法身能表四法(共为七十一义)。  此称“庄严”故,即在令诸化机由下、中士道善修心已复趣入上士;随行二...

    西旺久格西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135877310.html
  • 近代佛门人物志(1)

    近代佛门人物志  于凌波  释氏疑年录作者陈垣  近代佛门人物志十一  陈垣、字援庵,号圆庵,广东新会石头乡人。生于清光绪六年(公元一八八〇)。他是近代著名的史学家,佛教史学者,他在佛教史方面的...广州又是开风气先的地方,他自己创办了“时事画报”和“震旦日报”,自为主笔,进行反清的文字宣传。  他是时家居广州城南的吉多里,里中有天主堂,主人为法人光神甫,光氏闻援庵博学,聘他为秘书,二人交谊日深...

    于凌波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75065417.html
  • 论龙门石窟唐代净土堂的图像

    八一一)。[1]  此段题记残缺虽重,但重要处已经比较明确,即该窟为西方净土窟,造像为阿弥陀佛像三铺并侍卫总计十一尊。那么具体是如何布置的呢?造像虽已不存,但坛上遗有八角形造像座槽十一个(有大小两种),这便成为我们推测造像的依据。显然,造像是可移动的,造好后移入洞内安放。题记十一尊与座槽十一坑是相对应的,问题是如何理解“阿弥陀佛像三铺并侍卫”?本文挑三种主要观点逐一评述。  温玉成先生认为龙门...

    李淞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23742367.html
  • 从《七十七智经》看“法住智”意义

    总观三世生缘老死十一有支,三观虽别,但同趣涅槃总摄为一,故第七名泥洹智,而前六则合说为法住智,并说七十七智为七处善中第二集法观。  从《七十七智经》来勘检《须深经》“法住智”意义所获得的结果就是...七方便中第二集观,及无常等三观所摄。”[52]这主要是因为其认为前六十六智是观因生果、住持不灭智,所以名为法住智,于七方便(七处善)中属于第二集观,摄在闻、思地中。[53]至于后十一智,是因为于四...

    释开仁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93554817.html
  • 一切法与五位百法

    空。  (2)质碍,有形体而互相障碍。例如个和桌子、台灯等,都是有形体的,此三者不能互相容摄、会有障碍。故无法并存占有同一空间。  色法是有为法之一,是质碍法,小乘俱舍指五根、五境、无表色十一法。大乘法相宗指五根、五境、法处所摄十一法(五根六尘)。  (1)眼:以色为境、净色为性  (2)耳:以声为境、净色为性  (3)鼻:以香为境、净色为性  (4)舌:以味为境、净色为性  (5)身:以触...

    释依昱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04547990.html
  • 阿含经解题

    杂藏传所传颇接近。现传增一阿含经十一法品从放牛品至三宝品,总共有十三经,与南传增上部经所说十一法品十一法极少相同,想来这十一法品是后来所附加的,这可以从大毗婆沙论等百增说产生看出。杂藏所传选择有限,...竺道祖担任笔受。即现传五十一卷本。中阿含经是在同年十一月十日请罽宾国沙门僧伽罗叉讲授梵本,僧伽提婆担任传语,沙门道慈笔受,得六十卷本,即现在流行本。有名的佛国记著者法显带回长、杂二阿含梵本,当时...

    今津洪岳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221255317.html
  • 从《大乘玄论》看三论宗佛性主张

    大乘玄论》卷三只是罗列出了十一家佛性学说,并对进行了评破,但未指出每一学说的代表人物。均正《大乘四论玄义》大都指出了代表学派及人物。下面我们以《大乘玄论》为主线,参考着《大乘四论玄义》来看看吉蔽所论十一家正因佛性说:  第一家,以众生为正因佛性。此乃自众生因地观佛性,谓众生具有成佛体性可能。此论代表人物是庄严僧曼、招提白琰。  第二家,以六法为正因佛性。《涅槃经》云:不即六法,不离六法。六...

    李雪涛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14864071.html
  • 《阿含经》中的“善知识”道

    。”(《佛法是救世光》 印顺法师着,《妙云集》下编十一,台湾正闻出版社,1989年第十五版,P17)  因此,我们修学佛法时一定要具足佛法的正知见,依止善知识前一定要分辨清其所说的法是否为正法、...看到一条让我们去贪嗔痴三毒、离轮回苦的正确道路。经典上记载,跟随佛陀的很多弟子依佛陀开示的“四预流支”偷便很快“见道”,然后通过禅定而“修道”,最终以定解脱、慧解脱而“证道”。  在“四预流支”中,...

    释普性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012955629.html
  • 增一阿含经解说

    引文係引自今已亡佚增一阿含經。  第十一引文與今本增一阿含卷四二(四六‧七經)相當。其中所言十種項目,不論名稱或列舉順序均大不相同,故知其引文非引自今本增一阿含經。  第十二引文與今日增一...取最小者,以為馬寶,給王乘御。」  以上雖僅五十字,但其故事內容卻不見於今本增一阿含經,其他漢譯諸阿含與巴利阿含亦不載此事,或許引文原本即為誤譯。與此類似事亦見於中阿含卷十一(六一‧...

    水野弘元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165955299.html
  • 观音感应初探

    丰出版公司,1996年10月1版3刷。  (12)《佛法是救世光》,释印顺著,《妙云集》下编十一,正闻出版社,1992年4月修订1版。  (13)《太虚大师全书》第28册,释太虚著,善导寺佛经流通处...的感应现象中为数甚多,在佛教中的作用也甚大。本文拟分三部分略作说明:一、观音信仰流传,二、观音感应史载,三、观音感应理诠。   一、观音信仰流传   观世音菩萨,又称观自在菩萨。前者是旧译...

    宋道发

    |观音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6/07/2248274893.html